内镜洗消质量关键控制点
用内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诊疗,是一项侵入性诊疗技术,因此内镜洗消效果对于患者而言,性命攸关。由于内镜的构造比较精细,材料相对较为特殊,管腔多且无法采用高温消毒,因此大多数都通过化学消毒剂浸泡仪器及其附件来进行清洗消毒。
在内镜洗消过程中,消毒效果取决于很多因素,比如多酶清洗剂和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是否规范,洗消后的保存,其中关键控制点有:
关键控制点一:彻底清洗
引发问题:由于内镜结构复杂,部件细小繁多,还有着长而狭窄的腔道,多有直角转弯,形成结构死角,使得内镜在洗消时难以被触及到每一个角落
清洗机清洗效果的验证,对1mm以下的管腔基本无效
清洗用水的问题,包括内毒素
上进风,下排风
消毒剂能否去内毒素(致热原)
关键控制点二:生物膜
形成:营养物质+细菌+有机物+细菌增殖;
细菌+附着的管壁+营养物质+生物膜形成
主要存在于腔道的内壁
引发问题:
去除困难,不超过50%(人工培养试验)
长期累积,普通存在,活检通道50%,送气/水通道80-90%
与长期使用醛类消毒有关(内含甲醛,类似醇,破坏蛋白水化膜,使蛋白质变性沉淀)
应对方案
1、足够到位的酶洗,可以防止生物膜的产生;
2、选择可以去除生物膜的医疗器械消毒剂,有效去除内镜表面生物膜。